田静:守艺相承“学”与“授”
文化艺术
华夏企业在线
admin
2020-04-21 18:37



  “未将韶华捻脂粉,敢教青春付陶泥。”从19岁迈入制陶之路至今,陶泥流转于田静手中已有23年的光阴,化作了上百种器物。在建水紫陶不景气的曾经,田静是当地少有的愿意并能坚持学习紫陶技艺的女娃娃;在建水紫陶声名渐盛、大师频出的现在,田静是勇挑传承之任的云南建水紫陶烧制技艺省级非遗传承人。

  在田静的陶茶居,一脉相承的建水紫陶烧制技艺、送往迎来的学艺学生、传道解惑的田静续写的都是关于建水紫陶的传承故事。

1.jpg

  步步求索感知紫陶温度

  冬月里炉灶上咕噜翻滚着的汽锅鸡,桌面上散着茶香的水壶……这些饱蘸生活温情的琐碎片段是田静对于建水紫陶最初的记忆。“对于生长在建水的我来说,紫陶就是这么自然而熟悉的存在,它和我的生活没有断裂过。”田静说。密不可分的认同感如同一根弦,牵住了田静和紫陶。

  故事之初的建水紫陶藏于市井生活,并没有如今的盛名和吸引力,彼时的田静也还只是建水当地一户普通人家的小女娃。“做陶又苦又累,小女娃别学。”面对师傅潘炳良的劝诫,田静并没有就此止步学艺之路。“但我就是想学这个,非学不可,最后也就学成了。”田静说。

  在碗窑村的老匠人老师傅的传授下,田静掌握了建水紫陶传统制作技艺,但随着学习的深入,疑惑和瓶颈也随之到来。“在做陶时,如果提出新的想法,老师傅们一定会和你说不能那样做,祖祖辈辈都是这样做的,不能变。”田静回忆道。

  “为什么不能那样做?”带着这样的困惑田静考入了景德镇陶瓷学院攻读陶瓷设计专业。但田静的求学之路也并不轻松。首先是家人的不理解,担心田静的就业问题;还有在田静第一次将家乡的陶土带到学校时,面对的“这么细的泥不可能做陶”的质疑声。“这些质疑我都会听,但我在传习紫陶这件事上我选择做自己。”田静和紫陶的情缘就这么在田静面对质疑时的步步求索中不断凝结。

  2004年,田静创立以制壶为主的茗壶工作室,走进陶茶居,青瓦白墙、庭院幽深衬着堂屋陈列的陶壶颇为雅致。这些陶壶皆出自田静之手。陶壶造型各异,但贯穿其中的都是泥火交织的建水紫陶烧制108技。正如23年的磨砺精进了田静的制陶手艺,从设计、配泥、成型、装饰,到填刻、衔接、烧制,田静用行动回应着质疑。但田静对传统制陶手艺的敬畏与热爱,却初心未变。“手工技艺的内核应是非物的精神,继承传统,心到手到,就算最普通的一只茶杯,从泥料的选材、成型、烧制,都要用心用手认真去做,没有讨巧,这样上手我们就能感觉到它的温度,它是‘活’的。”田静说。

  开班授业传承紫陶技艺

  23年来,膏泥在田静手中“活”出了百般姿态。“19岁开始学,最记得的就是别人教给你什么,困惑的时候老师傅们教会了我什么。”田静说。回首来时路,田静最无法忘却的是师傅们的教诲,也因此更懂得传承的意义所在。

  “传承要肯教。”技艺相承,田静从不吝啬。2009年,还不是非遗传承人的田静已然意识到作为手艺人应为紫陶发展培厚土壤的义务与担当,开始带徒弟。结合自身学艺经历,田静深知缺少系统体系是紫陶承习困难的症结。为了让学徒在学习过程中少走弯路,田静细化整理了紫陶烧制传统技艺的每一道工序,从 淘泥十二炼到成型七十二技再到冶陶二十四法步步循古法,帮助学徒系统掌握烧制技艺。除了整理系统理论,田静还让古法“活”在了工坊。“在我的工坊,你可以看到的是一种活态传承的存在,过手七十二道的技艺,一道道映入眼帘为的就是要把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尽可能地传承下去。”田静说。

  即便田静愿意将制陶技艺倾囊相授,但愿意入门学习的人却不多。“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学习手艺最先考虑的是能不能吃饱饭。但当时的紫陶市场远不如现在,没人愿意做这个。”田静为此想尽办法,通过免费提供学习场地和学习工具,对于家庭贫困的学徒田静还会给他们发放生活补贴等方式吸引学徒。田静门下的学徒多数是来自农村的青年,在收徒时田静对农村孩子有着自己的“偏心”。“很多农村的孩子可能因为家庭条件没法去上学,抑或是对于学校的课程没有兴趣。我们应该要去帮助这些孩子,为他们搭建平台,教他们一门谋生手艺。这不仅让紫陶传承后继有人,同时让这些孩子的未来多了一种可能。”田静说。2018年,田静成立了紫陶技能传习中心,向更多青年人尤其农村青年传授紫陶制作技艺。

  2018年7月,来自屏边苗族自治县的杨雪林经学校推荐成为了田静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的一名学员。经过三个月的学习,杨雪林对建水紫陶的烧制工艺和设计理念有了新的见解和提升。如今,杨雪林已经回到红河民族师范学院从事关于建水紫陶的教学工作。“虽然只有短短的三个月,但和田老师学到的知识在如今的工作中受用无穷。”杨雪林说。

  10年过去,田静门下已走出了300多名学徒,他们当中的大多数人在学成之后都投入了现在正如日中天的紫陶行业当中,有了自己的事业。而田静的10年光阴皆交付给了手中的陶泥和来往的学徒。但田静多少还有点“不知足”,“我现在还缺徒弟!300多名学徒、遍布建水的陶坊、上千数的从业人员,做建水紫陶的人不缺,缺的是能坚守好建水紫陶传承的人。”在田静看来,建水紫陶的传承仍任重道远。

  今年11月,记者去往陶茶居时,田静的紫陶技能传习中心的学员又换了一拨,他们是第四十二期来到这里的学员。从图稿到调泥再到捏制粘接,田静教学细致入微。尽管来自不同地方不同民族,在陶茶居这个平台上,学员们有着同样的机会邂逅建水紫陶。